村网通总站 肖尔布拉克新村 xiaoerbulake.nync.com 欢迎您!
随着产业化的发展,哈萨克民族饮食文化产业开发也面临着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就如何做到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整合资源,依托优势和机遇,开发哈萨克民族饮食产品,打响品牌,发展和壮大饮食文化产业,提出商品研发大众化、绿色化、便利化、产业化开发的一些建议和意见。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全州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因雨量较充沛被称为中亚湿岛或塞外江南。伊犁幅员辽阔,资源充裕,水土光热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独特。有美丽的草原风光,浓郁的民俗风情,独特的草原文化,悠久的历史古迹,是中国西部最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哈萨克族的文化资源不仅保持比较完整,而且绚丽多彩,古朴厚重。近年来,在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大潮中,伊犁哈萨克饮食文化资源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但与规范化、科学化、特色化的品牌产品相去甚远,且有慢慢地流失趋势。然而,世界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多样化以及饮食文化的返朴归真洽洽要求我们要发扬少数民族特色饮食文化。因此,把哈萨克饮食文化推向全国,推向世界,以吸引更多的人来旅游、投资和开发,这对推动哈萨克族饮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意义重大。 随着大型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节目播出之后,得到了热爱美食和旅游者的好评和追捧。人们纷纷以“舌尖上的某某”来回想与自己记忆相关的各类美食,“舌尖上的家乡”、“舌尖上的哈萨克”等等,触发的不仅仅是人们的味觉审美,同时也激起人们对民族文化传承的认识。 而我们在片中看到的也不仅仅是琳琅满目的美食,还有一种普通人质朴的生活态度,以及隐藏在“吃”上的历史和文化因素。而如此种种因素结合在一起,恰是形成了一个地方的文化特色,地域文化差异使不同地区拥有其独特的美食。如今人们旅游,感受异地文化,不就是在浅尝这异于自己生活常态的另一种生活吗?走出去,观看另一种风景,感受另一种文化,品尝另一种美食。行与吃是紧密相连的。而将这二者时时并行的,便是当下的旅游业。 美食如同观光一般,是人们旅行中不可或缺的方面。地域文化差异使不同地区拥有其独特的美食。如今人们旅游,感受异地文化,不就是在浅尝这异于自己生活常态的另一种生活吗?在这人人皆游客的时代,人们总是适时的要离开自己的生活常态,走出去,观看另一种风景,感受另一种文化,品尝另一种美食。行与吃是紧密相连的。而将这二者时时并行的,便是当下的旅游业。 哈萨克民族在自己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饮食文化,而且继续不断地发扬光大。畜牧业当之无愧的成为了主要的生产方式,当然也成了生活的支柱,所以哈萨克民族的饮食文化也与之息息相关。例如,大多数的哈萨克民族饮食都与畜产品肉、乳汁有关。牛、马、羊、骆驼的肉和乳汁是哈萨克民族饮食的主要原料。他们的主要饮料是乳汁、柯莫孜、舒巴特;食物则是用乳汁为原料制作的酸奶疙瘩、奶酪、苏孜别、杰尼特等等。主要美食有:胡吾尔达克、熏马肠、阔木别、馕、包尔沙克、杰尼特、奶茶、酥油等等,在新疆大地行走,无论是走进哈萨克族家庭,还是哈萨克族美食主题餐厅,你都会发现马肉是哈萨克族最钟爱的食品之一。如何在“行”中植入哈萨克族美食,这无疑就是特产类旅游商品了。下面以如何深度开发熏马肉、熏马肠为例,简述系列马肉产品的研发之道。 一、优势明显,劣势并存 优势分析 1、资源优势 伊犁河谷草原辽阔,总面积5390万亩,占流域内土地总面积64%。其中,可利用的草原面积4656万亩。草原质量好,产草量高,草场主要以禾本科、豆科草类为主,品质和产量均居上乘,主要分布在流域内的中、高山和河谷滩地区域。 2、产业优势 伊犁有着悠久的养马历史和得天独厚的适宜养马业生产的自然生态条件,是伊犁马的主产区。经过一百余年的培育和发展,目前伊犁州直马匹存栏量36.35万匹,其中伊犁马占30%,马匹数量和质量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之首。主要分布于伊犁州的伊犁种马场,昭苏马场、昭苏、特克斯、巩留、伊犁、尼勒克等县,曾广及到全国16个省(区)市。据统计,伊犁州直属县(市)在马存栏数量和肉产量方面均以绝对比重排名全国之首,奠定了马产业发展的基础,也因此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天马之乡”。 马肉肉质鲜嫩,脂肪较少,钙、锌、铁、硒等矿物质含量丰富,具有补中益气、养肝补血、御寒防冷、强筋壮骨、滋阴壮阳的功效,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动脉硬化,增强人体免疫力,还是吃不胖的特殊食品之一。 3、文化优势 伊犁的哈萨克人和新疆其他地区的哈萨克人一样,有着传统的、深厚的马文化底蕴。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不仅形成了关于马本身的本土知识,而且马的本土知识渗透到了他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也影响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和生活礼仪。生活中,无论是走亲访友,还是游动迁移、从事狩猎,都需要骑马。在古老的哈萨克谚语中有这样一句话:马是哈萨克人的翅膀。哈萨克人骑马、食马肉、喝马奶,用马皮制品,以及“割礼”“成人礼”、婚礼、姑娘追、叼羊、放牧等等生产生活均离不开马,马早已成为了哈萨克族人的图腾和生活伴侣。 1、没有形成品牌优势 哈萨克马肉产品的开发现存的状态是单、散、小、弱、乱,无法实现产品生产规模化,从而导致其生产能力不高,包装不精细,不方便携带,严格意义上不能算是旅游产品;其次,要生产对外销售食品,所有生产环节都要求符合标准,因此对生产的技术要求比较高,要求许多生产环节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如购买设备、生产技术人员等,同样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种种原因制约了哈萨克族马肉产品的开发,没有形成一个叫得响,喊得亮的品牌。 2、产品精细化程度低 伊犁的哈萨克马肉产品是原生态的食品,开发程度不够,精细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产品本身和包装的外观、内在质量及品质等方面,外观方面主要体现为内包装物档次低,商标外包装设计不能体现马肉产品内涵,印刷不精致等;在内在质量方面主要为产品科技含量低,以初加工、粗加工为主,没有形成精细化的、便携的系列马肉产品。 3、文化韵味不足 文化是当今人们的一大追求,是饮食文化产品开发的灵魂。目前,伊犁哈萨克族马肉产品的开发者往往忽视对哈萨克族深厚的民俗文化传统的发扬。消费者所看到的只是食物表面的色、香、味、形,他们在食用之后,留在印象中的往往只是一时的美味,对哈萨克族文化的渊源根本不了解或了解不深刻。这种缺少对民俗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提炼,没有把马肉产品与哈萨克族文化、民俗风情有机结合起来,忽视了消费者的精神享受。 4、标准不统一 哈萨克族马肉产品的生产制作过程基本上依靠经验和口口相传,没有形成一个统一规范的标准,不能够大规模、批量生产,比如熏马肉,是选择3-4岁马驹,还是选择4岁以上或者3岁以下的马匹,是用果木熏制还是用松木熏制,以及风干的时间等等环节均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口感、保存时间等,导致难以形成统一标准的熏马肉产品。 二、扬长避短,准确定位 提高马肉系列产品的品质,增强其在消费者中的信誉和知名度,有利于产品进入市场并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要通过有效的广泛宣传,增强市场竞争观念和创品牌意识,着力挖掘马肉产品的文化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主打一个品牌,才能够巧借宣传树品牌、拓市场。 举个例子,我们伊犁的薰衣草全国知名,目前所知的生产企业和牌子有上百种之多,但是却没有形成一个主打的品牌,我们当地的人都有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外地游客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地方的旅游产品要精细化,不管是马肉还是薰衣草产品,都需要针对目标群体,主打一个品牌,主推一款或者两款产品,这样才能走出去。 (二)旅游商品开发要精细化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便利食品风靡全球,如方便面、方便饭、方便菜等精细化、便携化食品的消费量越来越大。这些方便食品帮助繁忙的现代人简化了备餐过程,减少了下厨时间。哈萨克族食品中大部分是哈萨克族人为适应迁徙生活而制造出来的,便于携带和保存,熏马肉、馕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哈萨克族食品的这个特点正好与便利食品的要求相符。在熏马肉、熏马肠等系列马肉产品的开发过程中,我们要走精细化的休闲产品之路,在包装上要更加精细,在食用上更加方便,在口味上要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饮食习惯。 例如:铁牌熏马肉在这方面做出了大的突破,改良了生产工艺,达到了标准化生产,更有椒盐、黑胡椒、香辣、孜然等口味。在包装上做到了小袋真空包装,做到了精细化和便携化。 (三)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 地域分异规律导致不同地区的自然性与文化性差异,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旅游特色和优势。特色性和地方性是旅游商品的生命,对熏马肉、马肠等土特产品更不例外。旅游土特产品与其他地方和民族的差异产生特色,特色就是旅游优势,就是旅游吸引力。以铁牌熏马肉为例。 铁牌草原熏肉坊生产的熏马肉、熏马肠选择伊犁那拉提大草原3-4岁马,饮天山雪原泉水,食高寒草甸的野生百草,熏味浓郁,可谓是哈萨克族美食中的一绝。在产品包装上突出哈萨克图腾文化,有机的将哈萨克族的马元素和文化结合在一起,最重要的是选取上等昆仑雪菊茶做为食用熏马肉、熏马肠时的佐辅饮品;马肉性热,多食易上火,而菊花性凉是最佳的降火良药,且共同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软化血管等相同功效,二者配伍,相得彰益。整体包装在突出当地特色的同时,提高了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四)旅游商品开发要大众化 伊犁哈萨克族马肉系列产品是在历史沉淀的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应从自身的饮食文化特点出发,以大众消费群体作为自身的目标市场,面向工薪阶层和广阔的农村市场,并在区域上将饮食文化相似的疆内区域作为自己的主要发展空间,在新疆打出自己的马肉产品品牌,定位于中低端大众化消费市场。总之,将伊犁哈萨克族特色马肉产品定位于大众化消费不仅适应了中国饮食市场的发展趋势,也符合伊犁哈萨克族特色马肉产品的自身产业特点,有利于发挥自身的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五)旅游商品开发要产业化 目前,伊犁已有数量众多的中小食品厂在开发哈萨克族特色马肉、马肠、马肚、马肝、马心等系列产品,但规模都很小,很多都是“家庭作坊”、“夫妻店”,固守“老一套”,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加工工序繁杂、生产效率低下、保质保鲜期短、包装粗糙等。目前,虽然包装有所改进,但就整体而言,依然是几百年前的老面孔,是手工操作,经验式的生产工艺,产品质量无法稳定,时好时坏。所以至今为止,销量不大。因此,我们要将马肉产品做大做强,就必需将传统工艺与现代食品加工新技术相结合,走产业化的道路。 (六)旅游商品开发要实行多层次 创新开发 土特产类旅游商品大多生产在偏远乡村地区,其开发仍停留在传统手工业或作坊的基础上。在土特产类旅游商品的开发中,不应拘泥于传统工艺的原型,必须深入研究,对资源进行深度加工,挖掘民族、地方、民间的文化内涵,根据现代人的审美、消费体验心理进行加工、转换和筛选,开发出跨越传统的创新产品。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商品产业的机会是巨大的,但目前,伊犁区域的旅游商品产业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文化和自然资源的挖掘利用还不够。我们要善于挖掘出深层次的哈萨克文化内涵、特色,并附加到哈萨克族饮食产业上,使文化底蕴和旅游发展相得益彰,以提高哈萨克族饮食文化附加值,从而锻造哈萨克族饮食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特色产品销售的同时,传播的是哈萨克文化。这样必然带动伊犁哈萨克饮食产品的市场开拓,提升品牌,实现产业和文化的共生、互动和发展。进而促进伊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